|
近日,一位乡村校长忧心忡忡的说:眼下在农村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了,大部分都到城里去了。没有进城的孩子,几乎都是父母不管的,或是没能力管的。
他说,五年前,他们这所乡级中学的升学率还不错,每年考上县城一中的有一百多人,现在几乎就是个位数了。稍好的一点生源都被弄到城里去了,父母重视的,也弄到城里去了。
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,城乡教育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。
第一,人人都想进城,学生如此,家长如此,老师也是如此。如此下去,不只是学生流失,好的老师也会流失。
第二,老师在乡村教学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,因为好的生源流失,对于老师的绩效恐怕会造成影响,进而也就影响其在乡村的教学。
怎么解决乡村的教育问题?这位校长说,必须要正视一个现实,那就是人口、资本、资源都在向城里集中。
在他看来,将初中教育全部搬进县城,建立统一的寄宿制中学,让孩子们的中学起点都从县城开始,或许是一条现实而公平的出路。
一是可以保证公平,无论是城市,还是农村都能接受到相对平等的教育。
二是可以保证资源的集约性,毕竟散布在广大乡村的中学,也是需要大量投资的,而生源又明显不够。尤其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,大人们更加会把孩子送进县城以上,留在乡村的只会越来越少。
所以,把对乡村中学的投入转移到城里来,以保证城乡孩子们在初中起点上的公平,其实可能是最划算的。
三是从乡村教育的现实来看,怎么样也难得留住好老师,即使有,恐怕不会太安心,谁都想往好地方跑。加上乡村投入太大也不现实。
法制日报简介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广告服务
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84772380 法制网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
京ICP备13032916号-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080号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00576号 京报出证字第0080号
Powered by Discuz!